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发展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,当时学校为实现环境化工专业首批招生,在化学工程系成立环保教研室。1989年,在环保教研室基础上与分析化学教研室合并成立环境化工系,正式成为学校二级教学单位。2001年,随着国家学科专业目录调整,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。2006年、2012年,为了适应学校发展需要,先后更名为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至今。

  教学院拥有一支多元化、专业且富有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授11名,副教授18名,博士教师25名,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名,D类人才1名,E类人才18名,吉林省科技成果奖励评审专家2名,国家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1名,教育部安全工程实验虚拟仿真评审专家1人;吉林省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9名,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5人;吉林省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专家5人;吉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专家3人;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5人,国家一级安全评价师2人,二级安全评价师3人,吉林市安全生产专家3人,吉林市矿产资源管理专家3人;吉林省师德标兵1人;校级思政教学名师2人,校级教学名师2人,学术骨干4名,教学新秀2人。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300余人。学院现共开设4个专业——环境工程专业、环境科学专业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、安全工程专业。环境工程专业于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,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其中,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和我省最早兴办的环境类专业。三十多年来,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、教学与科研结合、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结合的办学模式,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。目前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输送环境类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近万人,遍布国家、省、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事业单位,已经成为我省乃至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中坚力量,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

  学院始终坚持“质量与特色并重,服务与文化并行”的办学理念和“文化育人,真情感人,道理服人”的教育理念,将“倡导情真梦远,崇尚真才实学”的主题文化建设贯穿于教学、科研和学团管理之中,着力建设“严谨治学,真情关爱”的教风和“勤奋好学,真情互助”的学风,弘扬“功能至善,贡献环保”的办学特色,打造“唯公益,爱无疆”的育人品牌,正朝着把学院建成以工为主,理工结合,学科交叉融合,适应社会发展,环境学科优势突出,特色鲜明的二级教学单位而努力前行。

  学院的学团工作异彩纷呈,硕果累累:学生困难生帮扶工程、党员责任区工程等特色突出,“大学生扶困助学拍卖会”活动曾被中国青年报、地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并报道;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,运动会、文化艺术节多次取得优异成绩;学风建设突出,百余名优秀学子考取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重点院校,考研率历年名列学校前茅;专业特色明显,就业率逐年攀升,为中石油,中铁,中建和各省市环保局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输入大量的精英人才。

  学院将在校、院党委的领导下,坚持教育的“三个方向”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加快科技开发与创新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育人出品牌、科研出成果、教学与科研互补双赢的校内强院,为学校事业的蓬勃发展做着积极贡献!